无影灯下,五次主动请缨的抗疫勇士 ——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学院麻醉科庄少惠副主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大家选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然而汕大附一院的医护人员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麻醉科也进入战备状态从年三十开始,麻醉科庄少惠副主任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不敢有丝毫放松。

“有需要,我先来!

123日,医院召开基层党组织防治疫情动员会议,党龄26年的庄少惠医生率先名。“有需要,我先来!”,她表示从医23年,经历无数次灾情和疫情,共产党员都冲锋在第一线。她自己作为钟南山院士的学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党有需要的时候,如果能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抢救更多的病人,她都义无反顾。入党时她还是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懵懂无知,只是努力学联专业知识,做好学生部工作,因为成绩优秀,工作突出,1994年被医学院党支部纳为预备党员,1995年成为正式党员。她说在宣誓时还不能理解誓词的真正涵义,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她才渐渐明白,只有困难面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含义,才更明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

1.jpg 

疫情初发时,正值春节假期,麻醉科的工作安排已经妥当。但因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回家过节的医护人员不能回到科室,科室的日常工作不能按照计划进行。要知道麻醉科是整个外科系统,甚至是医院的急救保障平台,一旦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必定引起相应的负作用,手术做不了,病人也得不到及时救治。年夜晚很多人都在和家人团聚,庆祝春节,可麻醉科的一线医生群里气氛却很紧张。为了响应医院关于防疫要求,一线医生就地待命,不得回汕。负责一线医生工作的庄少惠主任一个电话一个电话了解所有人的去向,核对所有人的值班安排,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对排班进行重新调整。夜深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家都睡了,她也把工作调整安排妥当了。就这样,在很多一线医生都没办法回院的状况下,她自己给自己安排了大年初一到初六的值班工作。最后她给大家发了新年祝福,并告诉大家原地待命,注意安全。大年初一,她一早来到科室,同时回复科室领导,麻醉科工作有条不紊运行,不会有任何影响。这是她第二次主动请缨

2.jpg 

  虽然疫情越来越严峻,但是麻醉科的工作并没有因为人手不足的问题影响手术的开展。假期期间急诊手术很多,值班时,她都和科室同事一起全心全意完成手术,救治病患。当看到第一批援鄂同事出征,她忍不住向院部第三次主动请缨“作为一名麻醉科医师,疫情当前,只要需要我,一定会做到最好”。

3.jpg

“有危险,我先来!

131日,正在值班忙着急诊手术的庄少惠医生接到感染性疾病科紧急会诊电话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病情较重,需要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呼吸治疗,请求麻醉科医生给予评估和插管。麻醉科医生因其强大的呼吸管理技能,所以平时负责院内外病患急救是的气管插管,这种操作平时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对于呼吸道感染病人,如果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危险系数极,因为操作过程需要喉镜的辅助,病人气道反应性增高,容易发生呛咳。一旦病人出现呛咳,气道的分泌物会随之喷出,携带的病毒可能会发生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雪上加霜的是,该患者是一个男性肥胖患者,体重将近200斤,加上原来合并的基础疾病,插管难度加大,这对麻醉医生而言,无疑是挑战。

4.jpg 

危险和困难面前,庄少惠医生没有丝毫犹豫,第四次主动请缨,“有危险,我先来!她对该病人先进行一系列详细的病史资料阅读,迅速做出插管前评估,确定麻醉方案,充分准备了各种插管物品,同时做好全身防护。疫情爆发以来,各个专业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新冠知识学习,她不仅一直在关注疫情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如果这是个普通体重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按照指南来操作就好。现在她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呼吸道感染病人,而且还是一个困难气道的病人,为了避免扩大医护人员感染,她必须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既要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又要避免其他人的感染。最的麻醉科ICU团队共同配合下,庄少惠医生非常顺利地一次性完成插管,病人没有任何呛咳,生命体征稳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工作污染。“如果还需要插管,还是我去吧,少隔离一人是一人,我会想办法做到最好,请领导放心。”完成第一例抢救后,得知还有类似患者,少惠医生又再次主动向院部请缨继续上抗疫前线。

5.jpg 

少惠医生谈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担心和害怕,自己家里还有准备高考的孩子和4个七旬老人,可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党员,在特殊时期选择逆行向前也谢谢家里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是庄主任最坚强的后盾。

“抗疫一线,我们一直同在

6.png 

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庄少惠主任工作兢兢业业,通过自己平凡的工作为手术病人扬起生命的风帆。她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和同事们一道团结协作,获得了病人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在临床工作中,她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麻醉科人员的紧缺,经常不能正常下班,还要面对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她时时刻刻心系患者安危,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计得失。

在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她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坚持阅读文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麻醉科发展的新功能,积累经验。她也多次被医院派到外地学习和培训,对本院的医疗技术改进和规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作为麻醉学基地的教学主任,她积极投身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培养了优秀的研究生,在日常的临床教学中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循循善诱,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让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成长。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教科供稿,作者:肖清玉